-2009年12月,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先后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为标志的“欧债危机”肇始。评级机构的威力也渐渐凸显。时至今年六月,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更是被降至接近“违约”的一级,导致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欧元时代新高。
-2009年9月19日,标普评级首先将意大利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至A。10月4日,穆迪评级将意大利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一次性下调三级。10月7日,惠誉评级降低意大利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和西班牙评级。10月18日,穆迪评级将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级。
-在2009年10月7日穆迪评级一口气下调了12家英国金融机构评级后不久,11月29日,标普评级也下调了对包括美国银行和巴克莱在内的15家大型跨国银行的信用评级。
-2009年11月初,标普评级调降法国的AAA信用评级,紧随其后的11月10日,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攀升至3.46%。同时,借贷成本超过德国的水平,升至168个基点的欧元时代最高纪录。而此次评级从A被降至A-的美国银行此前曾表示,信用评级下调一级,就需多付出51亿美元为交易提供担保。
惠普评级、标普评级及穆迪评级为何有如此影响力?
主权信用评级主要是评价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从四个大项去评级-国家政治体制、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财政储备和公共债务,所以又成为投资者的投资风向标。主权信用评级不单评价国家债券的违约风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预期国家经济状况,国家的财政和政治制度对国家经济的支持。惠誉评级、标普评级、穆迪评级每次降级都严重影响外国投资者的资金流入。三大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也不是完全公正的,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和国家主权的政治体系是软性的参数,带有主观因素的臆测。惠誉评级、标普评级及穆迪评级不能完全作为投资的风向标,唯一能做的是减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仅把信用评级当作一个参考值。
| 惠誉评级 | 标普评级 |
| 信用评级 | 展望 | 调整日期 | 长期信用评级 | 短期信用评级 | 展望 | 更新日期 |
澳大利亚 | AAA | 稳定 |
| AAA | A-1+ | 负面 | 2020.10 |
日本 | A | 负面 |
| A+ | A-1 | 稳定 | 2020.06 |
中国 | A+ | 稳定 |
| A+ | A-1 | 稳定 | 2020.06 |
香港 | AA- | 稳定 |
| AA+ | A-1+ | 稳定 | 2020.10 |
美国 | AAA | 负面 |
| AA+ | A-1+ | 稳定 | 2020.04 |
加拿大 | AA+ | 稳定 |
| AAA | A-1+ | 稳定 | 2020.07 |
英国 | AA- | 负面 |
| AA |
| 稳定 | 2020.07 |
德国 | AAA | 稳定 |
| AAA | A-1+ | 稳定 | 2020.10 |
意大利 | BBB- | 稳定 |
| BBB | A-2 | 负面 | 2020.04 |
俄罗斯 | BBB | 稳定 |
| BBB- | A-3 | 负面 | 2020.04 |
巴西 | BB-
| 负面 |
| BB- |
| 稳定 | 2020.04 |
印度 | BBB- | 负面 |
| BBB- |
| 稳定 | 20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