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客人查询一家三口预算有限怎么配置保障型保险?当然,每个家庭的需求不同都有不同的选择,这篇文章先从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说起,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所知,香港重疾保险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不问用途,非实报实销,可以补充医疗费用,外出游玩,但最重要的是在家庭被动收入不足够的情况下,补充患病期间的生活开支,不影响生活质量。年龄约小,身体健康更容易买到相对大的保障额。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的区别
消费型重疾险 | 储蓄型重疾险 | |
保费 | 开始保费较低,逐年提高,供款至80-85岁 | 保费较高,供款10-25年,每年供款不变 |
保障 | 通常单次赔付重疾保障,只有一款保障重大疾病多次赔付 | 分单次赔付重疾险和多次赔付重疾险,保额每年上升,抵抗通胀 |
严重疾病保费豁免 | 一般患上严重疾病后取消保单,只有一款重症保费豁免 | 中症至重症保费豁免 |
可否返还保费 | 否,可用储蓄保险产生的利息支付保费,保障与保费分离 | 是,从20-25年可返还,现金价值每年增加 |
适用人群 | 负担较重,希望用较少保费买到较大保额的家庭支柱 | 年龄较小的儿童,或预算较多的中产家庭 |
消费型重疾险如何保障年轻家庭的财务
年轻家庭收入相对少,家庭压力相对大,家庭支柱不得不工作换取家庭收入,加上供楼也是一大负担,香港一套住宅700万,那么每年供款就需要30万左右。这时更需要相对大的保障额,以至于不会因为疾病而改变现时家庭的状况。对30岁的年轻夫妻而言,一份100万港元保额的消费型重疾险也只是每年4000港元左右,无限次赔付严重疾病。把剩余的可支配收入放在儿童的教育金上面,让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为出国留学而准备。当然,孩子的香港重疾保险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的年龄较小,保费相对便宜,一部份的储蓄型重疾险保障儿童疾病,投保前未发现的先天性疾病并且有分红成分,每年的现金价值都会增加,让重疾保障不会因为未来物价通胀而缩水。储蓄型重疾险可以供断,孩子未来的收入状况是未知的,不把未来的风险留给孩子。
中产家庭更应配置储蓄型重疾险
储蓄型重疾险的保障更为全面地保障家庭财务。30-50岁是事业的打拼期,也是癌症、心脏病、中风的多发期。储蓄型重疾险对三大都市病多次赔付,当进入退休之年以后,重疾保险就没那么重要了,可以退出变成终身年金等退休收入。真正做到「有病治病,没病储蓄」。当然,三大都市病的危疾定义和理赔宽松程度也是很重要的。香港有一间保险公司的消费型重疾险保障无限次严重疾病至100岁,早期严重疾病赔偿20%保障额,在患上第一次严重疾病后保费豁免,而不像其他的消费型重疾险那样患病后取消保单。添加香港储蓄保险后仍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并且如果因为家庭现金流的问题退保储蓄保险仍然不影响保障。
总的来说,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的主要区别来自是否有足够的预算,收入的稳定性和需要的保额,至于保障严重疾病和早期严重疾病的数目,两种香港重疾保险都有保障度高的产品。在配置香港重疾保险的时候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