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接到咨询,拿到BNO护照出国移居或移民究竟是否应该取消旧有的香港保险保单?毕竟出国移民或移居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出国移民或移居超过半年都会涉及当地的税务居民。而已有的高端医疗保险大部分都失效,因此,香港重疾保险的赔偿额汇入高税收国家一般都是免税的,这是保障型保险特有的优势,帮助投保人在患病期间应付庞大的家庭开支。像香港重疾保险这类保障型保险在移民时更不应取消。
移民外地香港重疾保险是否仍然有效呢?
从《保障型保险:2021年香港保险理赔数据(香港宏利保险、英国保诚保险、香港安盛保险、美国万通保险)》这篇文章看来,从30岁开始,重疾保险赔偿开始急剧递增,40岁-60岁是患上重大疾病的高峰期,而这个时候恰恰是事业的黄金期。假设一个人患病并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休养期间收入可能会减少,又或病癒后他选择转换工作量较轻但收入较少的工作。医疗保险能够解决患病期间的医疗开支,却不能应付生活上其他的开支,例如供楼,供养父母或子女等支出。而重疾保险的一笔过赔偿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单次赔付重疾险还是多次赔付重疾险都是连同终期分红和重疾保额,分红部分有机会需要缴税。现时的储蓄型重疾险更多的是多次赔付重疾险,多次赔付容易复发的癌症、心脏病、中风和脑退化症,并且以危疾年金的形式支付,等于在患病期间制造免税的收入,对冲生活中的各种开支。另外,国外的老人护理费用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以英国为例,据统计,目前家庭平均每年支付的老年护理费用为,家庭护理25000英镑,养老院36000英镑。
让我们回到重疾保险和移民相关的问题。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问题,都是移居外地后香港重疾保险的保障是否仍然有效呢?即使保障仍然有效,是否值得保留这张保单及继续供款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香港保险公司考虑的因素。除了严重疾病赔偿外,香港重疾保险也会有身故保险金,因此保险公司也会考虑死亡的风险。大部分人考虑的移民地区都是英美澳加等发达国家。在这些地区居住不见得会增加患上严重疾病或死亡的风险。因此很少见到因为被保人移居到以上的国家而影响保障或保费。当然,如果移居到一些战乱频生或环境衞生很差的地方则另当别论。为免误会或导致理赔时有争拗,笔者建议无论移居到什麽地方,都应该通知香港的保险公司。
提取储蓄型保险的现金价值进入高税国家如何进行税务筹划Tax Planning呢?
有些人误以为对于保险的增值部分,需要缴交的是资产增值税。根据英国税例,保单的收益或增长会被当作入息来徵税,因此是按入息税的规定来计算,加拿大也是如此。有助减少税款的方法是尽量将每年提取的金额降低,避免总收入跌入更高的税阶。以英国为例,入息税的免税额为每年12,570英镑(118,683港币),12,571至50,270英镑(118,684-474,637港币)的税率为20%,50,271至15万英镑(474,638-1,416,264港币)的税率为40%,超过15万英镑的税率为45%。每年118,683港元用于各种生活开支显然不够,遇上供楼更需要大笔的开支,有5分之一甚至接近一半的收入都用于交税了。香港重疾保险更适用于一笔过的患病开支。
延税也是另一种税务筹划的方法,就是利用海外保单每年提取保费5%汇入英国,一共可提取20年,每年汇入额度可累积,入息税可以延迟到完全退保时再缴交,而现在的储蓄型保险可无限次更改受保人,基本上入息税被无限期延迟了。这种香港理财规划的方法只有英国税法特有,其他地方更应及早配置香港重疾保险。
另一方面,储蓄型重疾险有一部分是分红,汇入高税国家有可能产生税务问题。详情需要税务顾问检讨自己的保单。
文章标签:消费型重疾险Term CI保障范围及保费 储蓄型重疾险Whole CI 移民税务筹划Tax Planning 移民美国 移民加拿大 移民英国 移民澳洲 单次赔付重疾险/多次赔付重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