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前身是大肠息肉
大肠癌筛查的概念是希望可以及早找到初期大肠癌,甚至是大肠癌的前期,亦即是息肉,并将之割除,从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肠癌免费筛查计划由政府大幅度资助,并没有设定参加者限额。计划资助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症状的香港居民每两年在私营机构接受筛查,预防大肠癌。符合资格市民的出生年份每年年初更新。
大便隐血测试
大便隐血试验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也叫邻联甲苯胺法(OB)。大便隐血试验仍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此项试验快速简单,而且无痛。患者需要注意,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要连续通过三次大便隐血测试。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结肠内视镜(大肠镜)检查?
大肠镜检查可用于筛查或诊断。筛查是指为没有病症人士进行检查,以发现无病征瘜肉和早期大肠癌。国际指引普遍建议从50岁起,进行大肠癌筛查,例如大肠镜检查。多项研究都发现大肠癌筛查时切除瘜肉,阻止其进一步病变成癌症,可减少大肠癌风险。
而高危人士,尤指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患有大肠癌,应提前从40岁起进行筛查。中大最新研究发现,如兄弟姊妹患有高危腺瘤,也有较高机会患有瘜肉,因此及早进行大肠镜筛查也有好处。
大肠镜检查也可用作大肠癌病症诊断,如大便有血(大便出血)或黏液、腹痛、大便习惯改变、里急外重(排便后仍有急便感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贫血…等。
隔多久做一次视乎第一次做大肠镜检查时找到什么,以及本身有没有其他高风险因素,如果首次检查没有任何息肉,根据国际指引是可以10年后再做检查,可说是检查一次,保用10年。其他筛查方法如大便隐血测试则可能要一、两年后再做;计算机扫描可能5年一次。大肠镜检查如发现有息肉,就要视乎数量、体积及病理报告去决定下一次何时再检查,临床上最常见是3至5年之后。
大肠癌筛查计划政府资助
每次诊症获政府资助280元,包括大便免疫化学测试结果呈阳性后由基层医疗医生提供第二次诊症。在大肠癌筛查计划下接受大肠镜检查基本服务时,如需切除瘜肉,会获定额资助8,500元;若无需切除瘜肉,会获定额资助7,800元。大肠镜医生在提供大肠镜检查基本服务时,可向参加者收取不多于1,000元的额外费用。
参与计划的大肠镜医生约有210名,在约560诊症地点提供大肠镜检查。若无需切除瘜肉,约百分之八十六的诊症地点不需收取额外费用;若需切除瘜肉,约百分之七十四的诊症地点不需收取额外费用。
文章标签:癌症治疗
更多香港医疗保险资讯:
自愿医保计划VHIS:自愿医保计划是什么?投保前先了解自愿医保计划的保障范围,如何扣税?
高端医疗保险Hi-end Medical:高端医疗保险是什么?不同高端医疗保险的产品特点和优点缺点比较
消费型重疾险Term CI:消费型重疾险是什么?纯消费型重疾险有哪些?一一比较保费和产品特点
储蓄型重疾险Whole CI:储蓄型重疾险是什么?如何分别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详细讲解保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