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精神健康每况愈下,市面上大部分医保计划却不予承保。香港保险专家表示,即使近年有「扣税」之称的自愿医保计划VHIS获力推,并将情绪及精神疾病复盖在内,惟仅表面上堵塞保障漏洞,投保人最终不容易索取赔偿,冀香港保险公司改善计划的产品设计。
有调查显示,近六成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不合格,意味相关香港医疗险的需求甚大。然而,市面上大多香港医疗险产品将精神病列为不保项目,即使2019年4月推出的自愿医保计划VHIS中,涵盖每年最少3万元的精神科治疗保障,表面看似有保障,惟要成功理赔并非易事。
业界吁香港保险公司改善计划
市面上的自愿医保计划,一般不会清楚订明所涵盖的情绪病类别,仅列出「精神科治疗的赔偿上限为3万元」,而投保人必须因接受精神科治疗住院,才符合赔偿资格。故此,在病情较轻而非住院的情况下,接受精神科门诊、心理辅导服务等所产生的费用,一般不符合申索资格。
由于自愿医保计划属全面保障,并非针对个别情绪及精神疾病,故无法逐一列明自愿医保所涵盖的情绪及精神疾病,即使市面上较高端医疗保险,亦非百分百对情绪及精神疾病承保,认为有关方面需作改善。投保人因接受精神科治疗而住院的情况较少发生,长期精神病患则普遍会入住政府的精神病院,收费低廉之下,相关人士较少购买入住精神科医院的保障。此外,精神科治疗及非精神科的治疗往往相连,未必能够明确分开索偿,坦言最终投保人的确很难索偿。
精神科治疗较普通专科的医疗费用更高,他称,倘若投保人需住院接受治疗,在住院过程中亦会产生额外杂费,估计3万元的赔偿上限,或只能供投保人入住私家医院一星期左右,明显对受情绪困扰及精神病患的保障不足。
投保前已患病不能理赔
值得留意的是,一般香港保险公司会拒绝受理保单生效前已经存在的疾病,情绪病患者购买自愿医保计划VHIS,有机会不获保障。自愿医保计划中的精神科治疗,原意是保障投保人将来的精神健康,对于现时已存在的疾病,实难以符合赔偿资格。
文章标签:自愿医保保费、扣税额及保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