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香港保险已成不少内地居民赴港“买买买”旅程中的重要一站。虽然保监局不断发出风险提示,但内地客“赴港投保”热度依然不减。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公布的上半年香港保险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保险业上半年总保费收入2075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内地客户贡献新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的比例也达到了37%,而2015年底,这一比例还仅为24%。这些让内地客疯狂的香港保险产品究竟有何不同,其与内地保险产品在设计和保障方面有哪些出入呢?
香港保险提供低费率高保障
2010年以来,内地客户拉动香港保险的新保保费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内地客户的年化新保贡献已占其年化新保保费的34%,规模新保保费占24%。据相关媒体报道,最受到内地客追捧的香港保险产品有两大类型,分别是终身重疾险和保障成分极低、近乎完全就是储蓄投资的终身分红保险。
“责任简洁,保额分红以及后期的高利益演示是内地消费者赴港购买香港重疾保险主要看重的。”以香港保险热销的储蓄型重疾险为例,其保障责任明确划分为四大块:身故保障、严重疾病赔偿次数、特定疾病、预支疾病,并赠送额外保障,且每方面的保障和赔付都标注的十分清晰。
同时,分红也是吸引消费者的因素之一。跟内地产品对比,储蓄型重疾险与内地某款保额分红产品在病种和责任方面比较接近,最大的优势是费率低、储蓄型重疾险也参与分红。“除保障条款外,香港保险与内地最大的不同是,香港重疾保险产品也参与分红。”某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投保人在香港购买一份保额100万元的重疾保险产品,保额随着分红会递增,以抵御通货膨胀,相比之下,投保人在内地购买的重疾保险产品,保额始终是100万元。
癌症的医疗费用最高,而治疗的时间较长,内地购买的重疾保险并不赔付持续癌症。具备医生的治疗证明,香港重疾险为持续癌症每月赔偿保额的5%,最长时间可达4年。
香港保险产品具有较强的分红回报,同时兼具保证回本
除了保障功能,较强的储蓄和理财功能也是香港保险产品吸引消费者的原因之一。“如英国保诚保险-特级「隽升」储蓄保障计划2,提供美元版,其是一款具有较强储蓄功能的储蓄分红保险,通过现金价值和红利实现资本增值。”而内地产品普遍采用生存给付+附加万能账户来实现客户增值。同时,香港保险在费率管理方面比较灵活,首期保险费可打折,如特级「隽升」储蓄保障计划2曾经阶段性对于保额达4万美元/32万港币以上提供一定折扣优惠。
不过,香港保险并非有益无害,其虽在演示和销售灵活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如红利收益不确定性风险、流动性风险、退保风险和汇率风险等,这些也在香港保险的风险提示中多次被提及。
内地保险公司可从两方面入手改善
无论如何,香港保险能吸引众多消费者趋之若鹜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地保险公司想要让消费者的目光停留在自家的产品上,还需从产品入手。那么作为内地保险业的同行们,又改如何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设计呢?
“随着供给侧改革和各类型产品费改的推进,内地保险产品需升级责任,扩充保障范围,提高保障程度和灵活性,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保险需求。”陈谦表示,若内地同类分红产品和香港保险价格可比,则需要降价30%左右,在此基础上,产品价值率将大幅降低,若要与香港保险竞争的同时,维持价值水平,还需险企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
比如,加强分红型保险的资产负债分红管理,根据产品的负债特性设置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收益,维持长期投资收益稳定,做好分红型保险的可分配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降低股东资本成本,从而降低贴现率要求;严控销售误导,加强保单品质管理,提高保单继续率,更好地支持现金流管理,摊薄保单成本,实现规模效应,降低费用成本;做好发生率经验管理,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差异化产品等。
产品创新和管理均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内地保险公司提高自己的同时,对监管也提出了一些期许。“比如现金价值计算是否能够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低现价不等于高继续率,保险公司需要规避通融退保风险,像香港保险的储蓄分红保险可以做到4年保证回本,而内地的年金保险的回本期更长。”从四个方面给监管创新提出了建议,香港保险也可以赠送和提供费率优惠,内地保险在赠险的保险期间和赠险额度方面都有规定,如无法赠送长期保险,内地监管能否尝试对赠险制定更加宽松的管理,但也要看保险公司能否驾驭销售的灵活度、能否做到行业自律;十几年前健康保险可以开发成分红型保险产品,但由于经营不善被叫停,随着内地公司在重疾险开发管理经验的增加、行业重疾保险的推行,是否试点重新放开重疾保险的分红限制等。
文章标签:香港保险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