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香港保險或香港理財
  • 香港保險公司及紅利實現率
  • 更多香港理財資訊

香港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不同,能夠代表眾多香港保險公司。香港保險經紀人能夠代表客戶提供建議,選擇最合適的產品。大的保險經紀公司集團式經營,提供「一站式」的理財服務及全面支援,包括移民、按揭、證券、信託等轉介。


Kerri Lu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長期保險及投資相連保險持牌人,香港強積金中介人,在GOBEAR網站上刊登自己的香港理財文章,現在集團式經營的保險經紀公司任職,從事理財規劃的工作。我註重為中產家庭和高凈值家庭策劃財富增值,財富保全。在婚姻和傳承中利用保單的投保人、受保人和受益人身份保存財富,把資產傳承給想要傳承的人。了解大眾移民國家的稅法,希望用專業的知識在保單的節稅和傳承中提供建議。


服務範圍:

  • 香港保險保單檢討

  • 香港保險產品比較

  • 香港基金表現檢討

  • 保險金信託服務轉介

台灣高息儲蓄保險買少見少?

2021-08-03 14:11
二維碼
7

台灣高息儲蓄保險買少見少?


最近筆者獲邀為台灣保險業界演講,發現當台灣保險業正面臨大變天,很多人一窩蜂搶買儲蓄保險,擔心再不買便買不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回港後上網查一查資料,原來監管當地保險業的台灣金管會,已頒下3招整頓台灣保險業。第一招已經實施了,就是由今年1月1日開始把責任準備金率下調0.25個百分點;第二招是提高人壽保障的門檻,即強制提高壽險保障成分,降低儲蓄比重;第三是保單合約服務邊際(CSM)不得為負數。這3項措施帶來的影響,就是傳統的儲蓄險保單將面臨保費加價但回報減少的情況。


究竟這3招為何會帶來如此大影響?現在逐一拆解。第一,所謂責任準備金,就是因應壽險業經營長期保單未來的給付責任所提列的金額。簡單來說,如果責任準備金率是2%,保險公司收取的100元保費中,當中98元屬負債,只有2元才是保險公司可當費用或獲利部分,因此責任準備金利率愈高,保險公司的提存壓力就愈細;相反利率愈低,保險公司要轉嫁成本,便會加保費。現在市場預期,台灣下調了0.25個百分點責任準備金率,保費有機會加5%左右。


保費加價 回報減少

第二,近年儲蓄保險競爭激烈,保險公司為吸引人投保,很多時會把保單儲蓄成分比率提到很高,人壽保障只佔很小部分。為了將台灣保險業回歸保障本質,台灣金管會又宣布新規定,傳統壽險亦要增訂「死亡給付佔保單價值比率」,因為台灣現時只有投資相連保單及萬用壽險設有這個門檻,傳統壽險反而沒有,新規定便是將3類保險的儲蓄及人壽保障比例看齊,預計今年7月會開始實施。


影響又多大呢?死亡給付佔保單價值比率會分為7個年齡組別,愈後生比率就愈高。其中16歲至30歲的比率為190%、31歲至40歲為160%,41歲至50歲則要有140%,一直到90歲降至102%。


這代表在30歲前買的保單,100元保費中有90元是儲蓄,10元為人壽保障,31歲至40歲便會降至60元為儲蓄,40元為人壽保障。如果他們想要同樣有90元的儲蓄,便要增加人壽保障的保費至60元,即總保費要加至150元才可以維持160%比率,可看到未來保費會明顯增加。


有台灣業內人士估計,現在台灣內最受歡迎的2年期儲蓄分紅保單,大約6年左右退保價值可以「回本」,但到7月提高了人壽保障門檻後,保本期有可能拉長到10年,每年領取的錢也會變少。


高利率搶客局面不再

第三,同樣因為儲蓄保險競爭太過激烈,很多儲蓄險會以超高利率作招徠,但在低利率的環境之下,保險公司賺到的「利差」十分少,甚至有賠錢可能。因應將來全球要實施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簡稱IFRS 17)「保險合約」,台灣當局已下令在今年7月,CSM不能是負數,即是規定保單不能「虧本賣」,一來是要與IFRS 17接軌,二來亦乘機整頓台灣保險業,使保險公司不再盲目推出高利率產品。這政策帶來的影響,是高儲蓄類型保單將買少見少。


在上述3項政策之下,可以預視到未來台灣的儲蓄保險,保障會增加,保費因而相應提高,帶來的效應就是儲蓄回報將減少。這正正是目前台灣人為何擔心「遲買買不到」的原因,更有一些台灣人已轉而留意香港保險。


我們都知道年齡越大,死亡率高、風險高,因此保費也就越高,這時就需要透過生命表的數據決定長期壽險費率的高低。以26歲女性來說,台灣的死亡率為0.000367,香港死亡率為0.00016312,台灣26歲女性的死亡率高於香港26歲的女性。台灣的平均壽命男性77.5歲、女性84.0歲,香港的平均壽命男性81.7歲,女性87.66歲,由於香港的平均壽命高於台灣的平均壽命,所以保費也相對便宜。目前台灣還使用2012年頒布的第五回經驗生命表,而香港已經更新使用第九回經驗生命表。


文章標簽:香港保險業新聞

暱稱:
內容:
驗證碼:
提交評論
評論一下